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,传统意义上的场景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,更深层次的,大众越来越注重的是精神共鸣和情感认同。在当代激烈的竞争之下,差异化、个性化及文化内核,已经成为评判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标准之一。
“现在做餐饮,就是打造剧场,门店是剧场,顾客是观众,员工是演员,产品是道具,明档是舞台。不光是吃饭,整个空间的文化要素和体验都要经得起推敲。“
正如餐饮人所说,“就着氛围吃饭“已经是餐饮升级的大趋势。而正让年轻人上头的国潮文化,兼具了青年文化、现代美学、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和创新,氛围正合适。
自2018以来,越来越多品牌借着国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年轻市场,引爆一波又一波的营销热潮,令人不禁感叹“国潮”风向的强大魅力。
但凡事过多易滥。
不少品牌把国潮视为一种“只要把传统元素找个新派设计师画出来,或者把国外的设计汉化成中版,再应用到产品和广告里,就能哄年轻人买单”的绝招。
然而被过度消费后,“国潮”这股风还能刮多久呢?
“伪国潮“:烂大街的存在
据《2019年中国消费者趋势》报告显示,当代消费者中,经常购买国货的消费者占78.2%;其中68.5%的消费者认为国货给人的感觉是“实用”,42.8%的消费者觉得国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27.7%的消费者认为国货是优质的代表。
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国货买单,“国潮”便成为品牌转型发展的利器。
前有康熙最爱的巧克力、养心咖啡......在社交网络上被炒得火热的故宫周边产品做表率;后有肯德基、五芳斋、大龙燚等知名餐企埋头苦干推出各种“国潮”产品……
不经意间,“国潮”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概念,通过设计风格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彰显中国特色风采的各类品牌、产品异军突起,迅速占领市场。
当品牌的审美落在时代后面,就意味着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,进行品牌升级是必然的趋势。而国潮,对于品牌而言,是一个升级所需的优质概念。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品牌原有的格调相结合,让品牌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,重新融入市场。
国潮盛行,甜头也是肉眼可见的。但是,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,这股风潮也开始乱象丛生。
模仿、抄袭之风此起彼伏,愈演愈烈。
宫廷元素红了,很多餐厅一窝蜂都是大红宫灯高高挂;京剧火了,京剧主题餐厅马上遍地开花;民国风流行,又改装旗袍风……很多国潮餐厅都是跟风,什么流行就做什么,想抢占潮流市场,挣一波快钱,但并没有用心经营品牌。
结果呢,国不国的,潮不潮的!消费者已经审美疲劳。毕竟这波文化的情怀韭菜也被收割的差不多了!
从开始的广受好评,到现在貌似的“烂大街”,无不透露出消费者已经对“国潮营销”失望透底。
“伪国潮”不仅开始不断拉低品牌形象,降低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入行门槛,透支大众对于国潮品牌的信心,误导大众对于国潮的认知。
最终造成国潮市场鱼龙混杂,变成“辣眼睛”的产物。
“中国胃”:餐饮玩国潮关键所在
餐企要敢于跨界,敢于通过多种渠道来贴近年轻消费者。那么到底如何打造国潮风呢?它仅仅只是一种新的装修风格吗?
很多餐饮老板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国潮。
国潮于国不于潮!
它不仅是国货之潮,也是国力之潮,更是国运之潮,有两个很重要的元素支撑着它:一个是民族文化,一个最重要的是国民力量。
因此,餐饮业国潮的未来,重点不是“潮”,而是如何利用民族文化抓住中国胃。
所以,餐饮品牌要想走国潮风,可以从食材和文化出发。
首先,餐厅要想独创出一款口味被广泛接受的国潮产品,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在传统经典的食材中找灵感,因为传统食材有广泛的食客基础,而创新组合又会让人耳目一新。
另外,国潮已经从外现式的浮现走向内涵式的融合。
过去认为有点中英混合的中国味道就是国潮了,现在已经变成了直接进入餐饮的核心了,有混血的味道,但侧重点更在于中式味道。
比如西堤牛排推出两个新产品:一个是虎咬猪,一个是虎咬牛。这些产品是中式的载体,西式的味道,或者是中式的载体中式的味道。
虎咬猪就是标准的台湾味道,里面一个红烧肉,铺上了花生粉,以及甜酸菜、香菜,所以吃起来是咸甜香的味道,这是经典的味道。
这种通过中式的载体开发多种味道,甚至是中国混合式的味道,是对国潮的理解以及要走入真正本质核心内涵的正确姿势。
因此,真正的“国潮”从来不是玩玩花花绿绿的表面功夫,锦上添花是美好,但云锦还没织好就试图纯靠花哨,最后必定是东施效颦,不伦不类。
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市场,唯有以品质立足的餐饮品牌,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优质国民品牌,国潮餐饮的未来拼的是谁能率先抓住“中国胃”!
“差异化”:国潮餐饮的创新升级
国潮与餐饮相结合的形式在当下新中产消费群体中热度很高。餐饮国潮的本质就是视觉和品质的双升级,具体可以分为三点:
■ 国潮空间:国潮空间是品牌根据消费热点进行的场景视觉升级,成本较高,收益周期较长,不过传播力度大,更容易赚取流量吸粉。
■ 国潮品类:国潮品类便是根据国潮风设计打造一款流量产品,低成本达到热点传播获得流量,提高销售额。
■ 国潮品牌:国潮品牌是根据国潮风进行全新品牌升级,从店面设计到品类到logo、广告包装一体化。
口味创新:在传统经典的食材中找灵感
“茶颜悦色从成立到现在大概7年时间,我感受到,国货从不被人待见到被接受,这与整个大环境相关。”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表示,国风、国潮概念的兴起,让品牌受益很多。
想要独创出一款口味被广泛接受的产品,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在传统经典的食材中找灵感,因为传统食材有广泛的食客基础,而创新组合又会让人耳目一新。
一些大品牌,因其有订货量的保证,在国潮风之路也迈的步子也更远一些,从包装深入了到口味。
以喜茶为例,今年的喜茶出的月饼,不仅在视觉设计上选择了“民国旗袍”的包装设计,还在口味上面进行了创新,推出了藤椒牛肉月饼,麻辣小龙虾月饼,流心金凤月饼等。
创新的加入中国人喜爱的藤椒牛肉、小龙虾和金凤茶王,在口味上创造出现代中国人爱吃的“国潮风口味”。
视觉升级,文化升级
小吃界“黑马”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说:“国潮风是从IP图标化到图腾化的晋升,最重要的是产生情绪连接,图标让人看到无感,图腾却让人看到后有情绪波动出现。图腾是族群抽象出来的保护神或自然现象,是这个群体的徽号或象征。”
之前的热播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提升了陕西美食的受欢迎程度, 饿了么官方数据显示,西安美食外卖订单量环比增幅更是高达230%。剧中受到热议的的火晶柿子、水盆羊肉的订单量更是大幅上涨。
国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的结合,从内涵上来说就体现了创新和传承。
每一个国潮餐厅,至少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文化符号。故宫火锅店,有宫廷风格的餐具和装修;脏飞,有家喻户晓的“张飞”这个人物形象;
餐饮行业从早期的有品类无品牌,发展到现在,不少优质品牌脱颖而出。视觉升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在全国门店超过800家小龙坎火锅,其旗下高端品牌小龙翻大江,在店内装修上就针对“国潮”下了一番功夫,巨龙盘旋、大红的灯笼、手绘的门神、青砖墙木桌椅、潺潺流水,小龙坎将川西民居的特色融入到各个门店的装修风格中。
结语
对于品牌来讲,创新品类固然重要,但是要想获得长远长红发展,未来的新国货品牌,将需要将营销创意,转化成研发创意,用研发创意做好产品,传递品牌诚意,巩固品牌的护城河。
毕竟,流量可以让品牌一时爆红,但要成为大众的优先选择,需要靠时间和实力的积累,用产品构建品牌力。
任何时候,产品品质都是一个品牌被消费者所信赖的基石,也是营销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。
试想一下,假如喜茶的产品力不行,假如钟薛高除了“高颜值”和“高定价”之外,没有任何的产品优势,那么便是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”。
也就是说 ,“国潮营销”是加分项,但是千万别因此掉入美丽的陷阱中。
要打造一个好的国潮餐厅很难,不仅需要树立品牌文化、做出有创意的设计,多方位讲一个全新的品牌故事。